
要說如果有一種蟲,讓我嚐遍甜頭也嚐遍苦頭,那大概就是佛姬了:
2019年,我還在台中讀大學,有次與昆蟲系的同學一起去逛蟲店順便買耗材。逛蟲店嘛,多多少少會想要看看架上有什麼東西,就算大學生很窮,也是有機會撈一些便宜的蟲回去養。
然後我就手賤買了一對南洋成蟲
我同學則是買了佛姬幼蟲
欸不對我只是來買土的吧!然後老闆人很好就問我要不要也帶兩隻佛姬幼蟲回家,反正幼蟲都挖出來了。
於是最後我們一人帶走了一對佛姬的幼蟲
還笑著說要比看看誰養出來的會比較大
結果同學的死光了
然後我養到78mm
母蟲羽化變成墨白
欸不是我就想說為什麼母蟲要養兩年
原來真的不是佛姬母蟲啊
放在那麼熱的地方竟然沒有害死那隻墨西哥白兜
養出第一隻78mm還算不錯尺寸的個體後,我就膨脹了:「過八應該不難吧?」
於是就找朋友 山姆大大合作繼續生來養
⋯⋯結果他給我的母蟲逃家,一個月後發現乾死在冷氣房。
謝謝陳澤益大哥送我母蟲,我本來打算用買的,大哥人真好,大家有空記得去土城他們那邊走走看看。
這次耍笨想說混養應該沒差吧,結果化蛹前,它們一直鑽破別人蛹室導致掉克嚴重,最後出來最大隻的又只有78mm
今年帶回宜蘭養,同批有出過56g的大型幼蟲,但在2021年初化蛹的時候遭遇寒流而暴斃,還好上圖這隻很爭氣,靠著良好的胸角比例有碰到我的目標,可喜可賀。
細回想養蟲的過程中,因為同時養的東西不同的類群,數量也不同導致照顧的方式也可能會不一樣,雖說觀念上應該要有所成長,不過東西一多真的是很容易忘東忘西,忘記幫蟲換土什麼的⋯對啦
從抱持著好玩的心態開始養,到覺得養蟲好玩的過程很有趣,但養多了就很辛苦,大家養到一定程度都會遇到這種問題:
一開始養少量幼蟲➡️它們羽化成蟲了,成就感十足➡️自己繁殖養出來的幼蟲➡️襪靠怎麼生這麼多➡️養一堆累死自己,成本高到不行➡️我要退坑了
這種狀況每年都有啦,祝大家找到想要挑戰養大所以願意多留一點在身邊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