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瘋的私房蟲庫 010 ---- 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 萊斯恩大鍬形蟲蘇拉威西中北部亞種(阿斯特麗德亞種)
- Komuro Hu
- 2022年12月9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2022年12月12日
常常有人開玩笑說有的萊斯恩大鍬看起來和臺灣國寶長角大鍬有87%的相似~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見仁見智而沒有定論~我自己是覺得還好啦!看多了其實並不會混淆。但如果你硬是要我在其中選一隻最像長角大鍬的,那我肯定會捨棄另外一個很多人支持的D.r.s而選擇今天要介紹的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 萊斯恩大鍬形蟲蘇拉威西中部亞種。

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在早期一點是被稱呼為Dorcus ritsemae toraja,所以如果你在網路上還有看到D.r.t的稱呼,那就代表網頁並沒有發落到後來的資訊!現在已經沒有Dorcus ritsemae toraja 這個學名。既然如此,我就不考古toraja的由來,直接來找astridae。首先我們要找到的是當初發表的文獻,他是由R.Ridier在1932年所發表的。但因為發表時所用的文字為法文,所以......我看不懂。不過沒關係,有關於形態特徵等相關資料,我們都可以從之後日本人的書籍中找到,所以不是問題。難的是即使在藤田宏的"世界鍬形蟲大圖鑑"一書中,也都很少提到各個物種學名的由來,所以我必須去尋找原始發表文獻。

左邊的這一隻就是當初發表所繪的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文獻中有提到產地資訊為“de Tondano-Menado“,也就是「來自 Tondano-Menado」的意思。透過Google map查詢,可以發現不管是Tondano或是Menado,這兩個地名目前都還查詢的到,位置都在蘇拉威西島最東北邊的北蘇拉威西省境內。不過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回到現在可以發現,目前市面上流通的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其實幾乎都來自中蘇拉威西的Palolo Palu,反而沒有來自北蘇拉威西的個體。關於Palolo Palu這個產地,我不確定Palolo是不是在當地語言中有其他的意思?因為有時我們會看到日文翻譯過來的地名是Palolo Palu,有時候又則只會被稱為Palu。而在Google map中,也確實只有Palu這個地點。不過由於Palu基本上看起來是個大城市,所以也許這些個體是來自於周遭山區而非市區。但不論如何,目前看得到的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應該都是產於蘇拉威西島中部的個體沒錯。




雖然文獻看不懂,不過在文獻的最後,我找到了這麼一句話:
“Nous nous permettons de dédier respectueusement cette belle espèce à
S. A. R. la princesse Astrid de Relgique.”
還記得看到這句話時我人剛好在外面,雖然不明其意,但看到"Astrid",直覺就是在說明命名的由來,所以我趕快call out魚編,問問他能不能幫我查詢一下。果然我猜的沒錯,魚編告訴我,這句話大致上的意思就是「本種獻給比利時的Astrid公主」。哇~~公主蟲耶!!在充滿陽剛氣的蟲界難得出現了公主的元素,那我們是不是就馬上來看看公主到底長什麼樣呢?!透過google大神的幫忙,我首先找到了阿斯特里德公主 - Astrid Joséphine-Charlotte Fabrizia Elisabeth Paola Marie。天呀~這什麼名字?也太長了吧!等等......這公主1962年出生呀!?不對不對~上面提到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是在1932年就發表的,時間搭不上,所以肯定不是他。這時候魚編又告訴了我一個訊息,就是公主有全名:" S.A.R. Astrid“。耶~好!那我就再來查查看。
一查S.A.R. Astrid發現.......ㄛ.....好像沒啥資料!但魚編還是勉強在ebay上找到了這張要價台幣247元的明信片。難道這就是我們要找的S.A.R. Astrid嗎?抱持著追根究底的信念繼續查下去,結果就是越查越頭痛。因為明明是比利時的Astrid公主,為什麼查來查去除了上面名字很長的那位外,都只查得到瑞典的Astrid公主呢?

終於......我搞懂了!原來這位Astrid本來是瑞典人,後來嫁去了比利時!難怪Didier說是比利時的Astrid公主。可是不對呀~這位瑞典公主的名字縮寫好像不是S.A.R.耶~難道還有第三個Astrid嗎?!此時又出現了讓人崩潰的資料......這邊一個網頁上竟然寫著S.A.R. Astrid = H.K.H Astrid !?這是什麼概念?想來想去,我瞎猜.....這難道是嫁過去就冠夫姓了嗎?
回到家後,重新審視一下資料!在比利時王室歷史中先後有兩個Astrid,年輕的Astrid年紀太小了,所以Didier說的肯定不是他!老的Astrid是從瑞典嫁過去的,雖然時間上符合,但名字的縮寫和文獻上不太一樣。這時我靈機一動,把文獻中的原文再丟去翻譯一次......登登!結果出爐,翻譯的可以說是非常完美呀!只是左邊的S.A.R怎麼翻譯出來變成了右邊的H.R.H呀?!這又是怎麼一回事?!(這邊的H.R.H和上面的H.K.H應該是同樣的意思,差別在於不同語文的字母差異。譬如上面網頁中對於瑞典的拼法是Zweden,而不是我們一般使用的Sewden)

我想來想去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撇開年紀不符的那位,明明比利時王室中只有另外一個Astrid,但是名字的縮寫卻不一樣!?終於.....最後我在一個網頁中找到了解答!原來H.R.H.和S.A.R.是同樣的意思,那是一個“頭銜”,而不是名字的縮寫!也就是「公主殿下」的意思。(哎呦我的媽呀~你們歐洲王室還真的很有事!)至此..........學名考古完成!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你可以依產地稱呼他為萊斯恩大鍬蘇拉威西中北部亞種。或者你可以更有歷史感一點,依照Didier當初的原意,稱呼他為萊斯恩大鍬阿斯特麗德亞種(因為是女性,所以選用「麗」字)。至於後面對Astrid公主的了解就相對簡單的多了~
下面幾個網頁都介紹了有關Astrid的生平:生於1905年的瑞典,在1926年時嫁給了比利時王子Leopold三世。1934年,他成為了比利時皇后,但很可惜的一年之後,在度假時她的先生駕車發生了車禍,Astrid因此而辭世。有興趣的蟲友可以看看內容,沒興趣的.....就看看照片吧!
除了上述資料外,我覺得找到最酷的內容是一段影片!那是1926年時Astrid公主和Leopold三世結婚時的影片~算一算,這影片將近100年了呀!真的是很有歷史價值呢~我把連結做在照片上面,大家也可以點選照片去看看百年前的歐洲皇室婚禮。

花了很大篇幅把歷史故事講完,終於該言歸正傳了!還記得很久很久以前的2008年我曾經養過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當時還寫了篇文章介紹,並留下幾張照片!可惜後來檔案也都遺失了。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那隻蟲好帥.........整體的比例好均衡,正是我心目中「美蟲」的型態。大顎長但又不會太長,並不顯得頭重腳輕;身體寬的恰到好處,沒有過於纖細的文弱感也沒有過度粗壯的笨重感。在BeKuwa中有提到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的特徵在於在大內齒前方有板狀膨脹且大內齒通常為橫向。大顎較為粗直、身型較為粗壯。但也因為分佈非常廣,所以在各地的族群在外觀上多少有一些差異,比較精確的判斷方式是大內齒前方的板狀膨脹,但......偶爾也會有沒有這特徵的個體存在。總之.......
他什麼都好,唯一的問題就是...................當初養他........................沒有生呀!XD
終於,這個缺憾在多年後讓我有了補償的機會!能再次養到這一隻蟲,一切都感謝好友。產地依然是Palolo Palu,這次我得要好好認真養!君子報仇14年不晚是吧?!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在書中的資料,野外最大體型是頗為驚人的78.6mm,飼育紀錄則是2010年的75.5mm。而在目前的飼育觀察中,發現了一件以前未曾發現的事。當我把母蟲取出並餵食果凍,然後再將公蟲輕輕放在母蟲身上後,他們很快地就交配了!第一次觀察交配,才正準備拍照,整個過程就結束了,期間不過幾秒鐘。雖然有一點惋惜沒有拍到或錄到,但終究是有親眼確認。

真開心!拍到了交配的過程~如果能錄到的話就更好了!他倆大概有聽到我們心願吧~沒多久,他們又配了!重點是,他們倆不只配了一、二次,而是就這樣每次十幾秒,然後休息,接著又再配.....一共就在我眼前整整配了6次,接著母蟲才開始逃離現場!6次呀~~是6次呀!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我真沒想到這蟲交配竟然還會來少量多餐這一套的呀?!

標本部分,我之前收了一隻體長72.25mm的個體,這尺寸已經算是挺不錯的了!但可惜的是他是當年我五個標本箱摔下來的受害者之一。因爲這樣的意外,所以導致他的胸腹和一隻跗節需要重新粘補,同時也少了一爪。還好修補後的狀況不差,所以我還是很謹慎的把他放進標本箱中好好的供奉著!未來的目標當然就是希望能再收一隻品項更好的標本囉。

利用這次介紹蟲順便整理標本的機會,仔細再看一次他的採集資訊。產地是中蘇拉威西的Kamarora。和前面提到的Palu不同,Kamarora就個標準的山區村莊,距離Palu大約40km。這個區域由北往南直線距離約4.5km,海拔高度會一路從800m爬升到1700m左右,也是標準的山地地形。但很可惜的是google map並沒有提供當地的街景,因此現地環境我們無法得知,只能透過空照圖提供一個大概供各位蟲友參考。




學名:Dorcus ritsemae astridae Didier, 1932
俗名:萊斯恩大鍬形蟲蘇拉威西中北部亞種(阿斯特麗德亞種)
產地:Indonesia, C.Sulawesi, Palolo, Kamarora vill
日期:2017/03/01
體長:72.25mm
Didier, R. (1932). Résultats scientifiques du voyage aux Indes orientales néerlandaises du LL.AA.RR. le Prince et la Princesse Léopold de Belgique. Coleoptera, Lucanidae. Mémoires Du Musée d’Histoire Naturelle De Belgique Hors Série 4(4):41-4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