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安達瘋的私房蟲庫 019 ---- 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 萊斯恩大鍬泰柬亞種

  • 作家相片: Komuro Hu
    Komuro Hu
  • 2023年10月1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萊斯恩大鍬做為Dorcus屬中成員最多的一個家族,八個亞種別說都養過了,就算是標本要能收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在這八個亞種中,雖然有像是D.r.r或D.r.v這類非常常見,每年都有穩定數量輸出到日本的亞種,但也有像D.r.u這種能見度較低的亞種。其中我覺得最難弄到的,就要屬其中的兩個k!分別是西爪哇的和久亞種:Dorcus ritsemae kazuhisai 以及今天要介紹的泰南-柬埔寨亞種: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先說說和久亞種吧!曾經問過爪哇的蟲商,他們告訴我這蟲在當地很少見,但我不確定這亞種在野外是真的數量稀少,抑或其實只是採集方式不正確。譬如有些大鍬趨光性沒有那麼強,平時也喜歡躲在樹洞中,如果採集者只用點燈的方式採集,那採集到的數量自然就可能很稀少。我自己本身也沒有飼育過和久亞種,但從當地蟲商那邊收購了一隻公蟲標本,體長68.5mm,還算是令人滿意,只是也就這麼1001隻。直到後來,在日本的拍賣網站上還見過一批標本販售,可惜都是較小的個體。活體方面,這兩年陸續又有引進至日本,但是因為這亞種的活體已經空窗多年,所以價格居高不下!看看之前的幾個標案,單母結標價含稅34650日幣!之後價格雖然有略降一些,但公蟲48mm的小個體對蟲也要價日幣30910日幣~只能說這價格著實太不親民了!和久亞種的飼育,就留待日後有緣再說了!




至於另外一個k---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這傢伙和上面的和久亞種差不多,也是一整個難搞到。2012年發表,2013年首見於Be-kuwa 48,一直到今年2023已經超過十年,這期間不要說活體了,我連一隻標本都沒有見過!即使是小個體也沒有。唯一一次是泰國蟲商曾經在臉書貼過一次活體的照片,其餘就只有零星在幾本Be-kuwa雜誌中見過。其困難之程度.....可以說是萊斯恩家族之最。補充說明一下,其實蘇拉威西南部亞種D.r.u活體也非常稀少,但標本卻相對容易,所以嚴格來說,我覺得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是最難搜集到的亞種。


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是由馬場先生於2012年發表於Gekkan-Mushi 492,標題是“A revisional synopsis on Dorcus parryi Thomson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ubspecies from southeastern Thailand.”簡單說就是泰國東南部的萊斯恩新亞種!由於這本雜誌並不是以兜鍬為主要內容,所以一般蟲友不太會去購買,原文也就相對難以見到。(我也還在努力中。如果之後有幸買到,我會再將其中的內容補充在本文中)。不過從隔年出版的Be-kuwa 48中我們還是可以窺見一些相關資訊,該文對本亞種的外觀描述是:大顎細長、身體纖細且光澤弱。書中在不同位置分別寫到野外個體體長紀錄為69.4mm,而標本則是75mm。這邊我相信75mm是個很明顯的錯誤,因為書中所有標本都是依照實體大小去印刷的,這一隻應該就是野外體長紀錄69.4mm的個體。而在發表的2012年前後,這隻蟲也曾經有活體在日本流通,飼育紀錄為2013年所創的71.3mm,之後在市場上就幾乎看不太到了。

(上圖取自Be-kuwa 48,版權屬出版社所有,本處僅供討論之用。)


雖然日本稱呼這個亞種為「泰國南部亞種」,不過在Be-kuwa 48中倒是清楚了說明了產地包含「泰國」與「柬埔寨」。以分佈地圖來看,或許有可能也分佈在緬甸南部,不過這部分因為資訊太少,所以尚有待證實。而這一次呢,因爲一個偶然的機緣,很高興的拿到了產自於柬埔寨的個體,也算是完成了萊斯恩大鍬的最後一塊拼圖,說真的....心中是有那麼一點激動呀!

(上圖取自Be-kuwa 48,版權屬出版社所有,本處僅供討論之用。)


手邊拿到的個體並不大,約在5x mm,個頭只能算是中等而已。不過一看到實體,馬上就讓人發現他的特別之處!萊斯恩大鍬其他的亞種一但是小個體,則大顎都不會太長,大家可以稍微參照一下上面和久亞種的小個體。但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不太一樣~這隻僅有5x體長的個體,即使體長不長,身體也頗為纖細,但卻依然有著非常長的大顎!同時,和書上的標本比對可以發現,即使都是長牙型,內齒的位置卻會有所變化,書中69.4mm的個體內齒偏上方,手邊的個體內齒則在中間偏下的位置,這在萊斯恩家族中算是常見的狀況。包括D.r.v、D.r.k也都有這樣的情形~



這次拿到的個體,產地為柬埔寨南部的Mt.Bokor,Bokor本意是牛背,最高處海拔約為1075m,而手邊個體的採集地點海拔則約為1000m。早期這邊屬於王公貴族的避暑勝地,現在則被設為國家公園。想要對波哥國家公園有更多了解的蟲友,可以抽空閱讀一下這篇遊記:柬埔寨貢布景點、波哥山



而從google map看下去,整個國家公園確實滿滿的都是森林地,但根據朋友的說法,當地的森林其實非常不容易進入。樹和樹之間是滿滿的高草,如果沒有足夠的裝備,非常難以進入,即使是當地人也不太願意進入。也因此,在當地採集有其困難之處。手邊的個體採集於七月,雖然當地只有分乾季和濕季,但和台灣的蟲季有些類似,過了七八月之後,也就差不多告一段落。看著手邊公蟲身上的各種打鬥印記,深深覺得這傢伙實在是得來不易~感謝朋友贈蟲!後代我會努力~~


(感謝蟲友小黃哥提供當地森林照片)


(感謝蟲友小黃哥提供當地森林照片)


(感謝蟲友小黃哥提供當地森林照片)


既然要努力後代,那就得要有母蟲啦!還好朋友很給力的提供給我,拿到後我簡直把他們當作寶一樣,在讓他們吃飽喝足後,就立刻投產去了!投產的時間從2023/8/6~10/7,大約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前幾天請朋友協助開挖,雖然13隻幼蟲的產量不多,但終究是留後了!比較可惜的是有一母蟲並沒有生下後代,只能重新佈置產房再嘗試看看。投產部分,基本上和其他的萊斯恩亞種一樣,中軟產木即可,他們是以生產木為主的物種,所以墊底的木屑不是那麼重要,產木軟硬度適中,大根一點,通常都會有不差的成績。目前兩隻母蟲都還在努力中.....希望下次開挖會有更好的成績。


因為蟲室裁撤的原因,所以目前我手邊的蟲比以前少養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單門大冰箱的量!養的蟲種主力大概也就是民答那峨扁鍬、尼泊爾刀鍬、華東大鍬、萊斯恩大鍬D.r.a......等這幾種(其他都少量)......不過不管空間再怎麼受限,現在都必須得再加入一種需要認真養的蟲種,那就是Dorcus ritsemae khaoyaiensis 萊斯恩大鍬泰柬亞種!


Comments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Instagram Icon
  • White YouTube Icon

© 2021/09/14 Taiwan Insects Forum x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