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瘋的私房蟲庫 011 ---- Dorcus townesi - 湯斯扁鍬形蟲(陶納斯扁鍬)
- Komuro Hu
- 2022年12月14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022年12月23日
自從蟲室裁撤了以後,我手邊的蟲就少了很多。目前就養蟲的空間就剩下一個600L冰箱,裡面認真養的也剩下沒幾種。但養蟲人都是這樣,只要看到有閒暇的空間,心中就會難過~於是.....我就忍不住開始買蟲了。Dorcus townesi 我在2009年時曾經飼育過,是很有意思的一隻蟲!除了後足上滿滿的一排性感「腿毛」外,他那神經神經的個性也是令人印象深刻!那時還幫他翻譯了個「陶那斯扁鍬」的譯名。轉眼間又是十幾年過去,現在再養一次,他依然那樣可愛,竟然讓人有一種回顧過往的感覺!

一看Dorcus townesi 的種名,大家應該就能猜出來又是個以人名命名的物種吧!?但多年前我沒有那個能力和資源可以查到相關資訊,所以不明所以。如今拜科技之賜,越來越多資料可以透過網路來獲得,運用在學名的考古上,當初的許多疑問便迎刃而解,而抽絲剝繭的過程也讓人大呼過癮。算是在觀察物種外觀、追求飼育最大個體、挑戰飼育方式的突破、、、之外,另一個全新的玩蟲體驗。
Dorcus townesi 是由de Lisle, M. 於1972年發表在文獻“Description de trois coléoptères Lucanides nouveaux des îles Philippines. Nouvelle Revue d’Entomologie. Toulouse 2(2):151-156.”中。但很可惜的是這一篇文章找不到免費的版本!如果想要看內容,麻煩請支付29.9美金!哇勒~~叫我花快30美金買一篇看不懂的文獻,想想還是下不了手!等看看以後有沒有乾爹願意抖內吧~~
看來想見到原始文獻是有點困難了~沒關係,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各種資訊去尋找蛛絲馬跡。好巧不巧,就讓我找到了一份資料,顯示了Dorcus townesi 的正模標本目前放在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內,所以為了看標本我就特別抽空搭飛機過去了一趟................喂!醒醒呀~別做白日夢了好嗎?!哈哈,好啦!我沒有辦法出國去看正模標本,但是我查到了正副模標本當初的採集資訊:
採集日期:1953/05/07
採集者:Townes, Henry K. Jr. ; Townes, Marjorie C. ; Townes, David
採集地點:Philippines, Negros I., Mt.Canlaon, 1097m
哇!近70年前發現的物種~當初的正副模標本和現在市面流通的個體都一樣是來自於菲律賓內格羅斯島的坎拉翁火山。特別的是正副模採集資料中標出了採集時的海拔高度為1097m。這跟我想像中的有一點落差,本來以為這類小扁可能一般棲地的海拔也許就500m、800m吧!沒想到Dorcus townesi 在原產地的分佈還會達到海拔1000m以上!那我就來看看現地的環境。內格羅斯島又稱為黑人島,是菲律賓第四大島。坎拉翁火山位於內格羅斯島中北部,是一座海拔標高2465m的活火山,目前是屬於國家公園的範疇。因為是座知名大山,所以各位只要用Mt.Canlaon稍作查詢,便可以獲得許多的資訊,包括2006年噴發時的照片。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Google map對於坎拉翁火山所能提供的路景相對較少,我僅能抽樣截圖和各位分享幾張。



另外比較吸引我目光的的是有關採集者的資訊~你看看,三個Townes......這三個人會是什麼關係?會不會是三兄弟呢?是學者嗎?還是學者雇用的當地人?此時我腦中開始浮現劇本:「......在幾十年前,有西方的博物學家來到內格羅斯島,僱用了當地的一家三兄弟當嚮導。最後果然採集到了不少新標本。為了紀念這三兄弟,所以將這種獨特外型的扁鍬命名為Dorcus townesi ......」。如何?劇情至此是不是編的十分合理?!
但............代誌永遠不是像我們這些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啦!魚編很快就賞了我一巴掌~因為文獻要錢,所以我們兩個就很任性的不去找發表者de Lisle, M. 的資料,轉而先尋找這三個Townes的資料。魚編手腳比較快,先找到了一篇年代接近的膜翅目的論文,作者是Henry & Marjorie Townes,但缺了一個David Townes。後來和我找到的採集資料做比對,我們發現三個Townes中的Henry就是這位:Henry Keith Townes。大家可以看看介紹,美國膜翅目昆蟲的專家,先後在多個大學機構研究與任教,在1970年代,他擁有將近“70萬“隻標本!(70萬耶~~看到這數字彷彿我身後的那些標本們都正在冷眼的嘲笑著我!)真的是嚇死人~~然後在他的簡介中有一句話提到”His wife Marjorie Chapman also assisted him ..."。Marjorie?!這不就是上面三個Townes中的一個嗎?~~~~
果然,透過尋找Marjorie Chapman我們知道了原來她就是Marjorie Chapman Townes,也就是上面那位Townes, Henry K. Jr. 的妻子。(WHAT?!夫妻倆一起研究昆蟲?!.....是有沒有這麼爽的事?!)兩位一起從事昆蟲研究,先生主要專研「姬蜂」,且在1952年至1954年間他們居住在菲律賓的馬尼拉.......。ok~看來就是這樣,一切都吻合了.....兩位神仙眷侶到菲律賓住了兩年從事研究,中間不忘跑去採集各種標本!剛好就在內格羅斯島採集到了Dorcus townesi ,然後一直到了1972年才被de Lisle, M. 給發表。那麼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既然Henry 和Marjorie是夫妻,那與他們一起採集的David又是誰呢?這個答案很簡單~在上述的簡介中有直接提到David就是他們的愛子,出生時間大約是在1938年前後。後來跟著爸媽採集到Dorcus townesi 時,也不過就是個15歲左右的青少年。(真好~爸媽帶你出門抓新種!羨慕呀這個~)至此.....Townes一家故事順利完結!以後大家就不要再叫Dorcus townesi 是陶納斯扁鍬了,在此正名為「湯斯扁」或「湯斯氏扁」。
看完了Townes一家我們就來看看Dorcus townesi 的標本吧!「誒等等~~你是不是漏掉了什麼?」「你不是應該要先介紹一下發表者嗎?」「你可以為了30美金賭氣嗎?」.......對啦~那30美金真的是讓我心中充滿了千百個不願,但內心一絲絲的使命感還是督促著我.....好吧!就稍微介紹一下好了!畢竟資料也是真的不多~
de Lisle, M.,全名Melchior de Lisle,法國的昆蟲學家,曾經在喀麥隆研究過金龜子,回到歐洲後則專精於鍬形蟲,同時對天牛也有所研究。有許多物種都以他來命名,例如:
*Bangalaia lislei Villiers, 1941(應該是天牛)
*Dorcus delislei Nagai & Tsukawaki, 1999 (應該是米克大鍬)
*Figulus delislei Benesh, 1953(矮鍬、豆鍬那一類的)
*Goniochernes lislei Vachon, 1941(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Horridocalia delislei Endrödi, 1974(一種兜蟲)
*Ixorida venera delislei Miksic, 1972(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Prismognathus delislei Endrödi, 1971(鬼鍬的一種)
*Rosenbergia lislei Rigout, 1981(可能也是天牛)
*Sclerostomus delislei Weinreich, 1961(好像是怪怪的鍬)
*Smaragdesthes delislei Paulian, 1940(依然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恩~我知道.........你跟我一樣,上面認識的沒幾隻對不對?!反正總之就是個法國的昆蟲學家啦~研究鍬形蟲的。阿如果你真的很想認識他,根據維基上面的資料,有人可是幫他寫過傳記的喔!有興趣可以買一本回來看~
Dorcus townesi 在書中記載的野生最大體型為61.8mm,飼育紀錄則是更大的63.4mm,我的標本搜集目標在於56mm。前幾年吧,剛好在日本見到一批菲律賓的標本,其中就有一隻58mm的個體。這體型在標本市場中已不算是常見的野生個體尺寸,買回來後稍微縮水了點,大約在57.5mm左右。只可惜在整理的過程中被我的「天殘手」不慎弄斷了右中足跗節,而這也就成為我日後打算再收一隻Dorcus townesi 的原動力~


學名:Dorcus townesi (de Lisle, 1972)
俗名:湯斯扁鍬形蟲(陶納斯扁鍬)
產地:Philippines, Negros Is., Mt.Canlaon
日期:2009/10
體長:57.54mm
Comments